印度,印度达兰萨拉,ThekchenChöling–早上的会议开始时是达赖喇嘛在俄罗斯,蒙古和独联体国家的代表圣殿特洛·林波切(TeloRinpoché),感谢圣殿自2009年以来对俄罗斯人进行整体教学并在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拉脱维亚的里加。尽管大流行,他仍为之欢欣鼓舞,由于我们今天拥有的技术,像这样的一群人有可能在互联网上聚集。
TeloRinpoché解释说,首先将在圣彼得堡的Kuntse Choinoei Datsang朗诵“心经”,这是在Tsenshab Ngawang Dorje的倡议下,由13世纪的达赖喇嘛和蒙古以及俄罗斯各地的佛教徒做出的贡献。仁波切提到,第二次“心经”朗诵会是乌兰乌德仁波切·巴格沙·达桑(Rinpoche Bagsha Datsang)用布里亚蒂语进行的。
这些对“心经”的叙述完成后,尊者向听众讲话。
“在俄罗斯共和国的奉献者,我们今天几乎可以通过视频链接见面。几个世纪以来,我们西藏人一直与卡尔梅克,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图瓦人保持联系。 1959年,我参加Geshé考试时,有来自这些共和国的许多Geshé与我辩论。其中包括来自Buryat的Khensur Ngawang Lekden,住持Thupten Nyima和来自Tuva的GeshéYangdak,我相信他们的俄语说得很好。因此,在我一生中有这样的顶尖学者,我们通常以“ Sokpo”这个名字来称呼他们。
“来自内蒙古的Ngodup Tsoknyi是我的老师之一。他向我介绍了空虚的观点。
“西藏人和蒙古族人民世代相传。可悲的是,在蒙古革命以及后来的中国革命期间,许多伟大的学者被处决。其中一位是Kunkhyen Jamyang Shayba的导师。看来他因拥有许多门徒而被处决。当他快要死时,他请了一会儿祈祷。然后他祈祷的是:“天哪,请祝福我,众生的恶行为我结出果实,我所有的美德为他们结出果实”。俄罗斯和蒙古发生的事后来也发生在西藏。
“当局试图消灭佛法,但不能用武力消灭佛法,因为只要我们有感情,我们都希望幸福而不遭受痛苦。作为人类,我们很聪明,有能力思考问题。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思想来改变我们如何培养幸福和减少痛苦的想法。总体而言,佛法和宗教是改变我们思想的一种手段。
“在印度,佛陀教义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成为巴利传统,另一个阶段为梵文传统。在西藏和蒙古地区,我们遵循纳兰达传统,该传统强调逻辑和批判性分析的使用。佛陀在告诉跟随者时,鼓励他的追随者采取这种方法:‘作为明智的测试方式,通过燃烧,切割和摩擦来测试黄金,比丘斯,你应该接受我的话吗?—仅在测试它们之后,而不仅仅是出于对我的尊重。”
“Like his Six Collections of Reason, this ‘觉醒解说’ by Nagarjuna relies on reason and logic.
“佛陀预言他的教义将从北向北传播,这被解释为意味着它首先会去西藏,然后再去蒙古地区。我们遵循Shantarakshita引入西藏的那兰达传统。他是一本有关逻辑和认识论的“现实纲要”和一本哲学著作“中间方式的装饰品”的作者。他还被认为是瑜伽行为自主中学派(Yogachara Svatantrika Madhyamaka)的创始人。
佛法在帕格帕(ChögyalPhagpa)时代从西藏传入蒙古。后来,许多蒙古人成为了第三世达赖喇嘛的门徒,格鲁克的传统得到了广泛传播。他的名字叫索南嘉措(Sonam Gyatso),达赖(Dalai)意思是海洋,蒙古语相当于嘉措(Gyatso)。
“ 1979年,我得以访问俄罗斯并继续前往蒙古。我和一群老僧侣坐在乌兰巴托的甘丹寺内。他们向我献出了一份长寿献祭,在献殷勤期间他们高呼,使他们和我的眼泪。我反思了佛教如何传播到那里以及如何被摧毁—然而信心并未减弱。俄国和中国革命的暴行无法抹杀人们心中的信念。”
当他建议将现代科学引入在印度南部重建的藏族寺院时,他谈到了方丈和老年僧侣的不愿。他指出,修道士学者可以向科学家解释并向他们学习。他指出,这些天他以对科学的兴趣以及他的佛教训练而闻名。他说,他尊重所有宗教传统,并乐于在他们的礼拜场所表示敬意,但他个人的信仰仍然归佛陀所有。
在西方出生和成长的科学家对思想和情感只有粗略的了解,佛教徒可以详细解释。因此,今天有科学家对佛陀的教导产生了兴趣。同时,在哲蚌洛舍林寺等地建立了科学实验室。在纳兰达传统中的训练为和尚做好了与现代科学家接触和学习的准备。
尽管蒙古地区和西藏的许多修道院机构被摧毁,但复兴仍在进行中。尊者指出,共产党人企图用洗脑子洗净人们所谓的佛教弊端,但徒劳无功。但是,他强调说,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习和实践。佛教徒的行为不仅限于建立一个祭坛,并尊重安装在其上的图像和经文。 Kangyur和Tengyur的收藏之所以值得尊重,是因为它们是研究佛陀教义的教科书。
“我一直在鼓励藏人学习,”法王宣布,“我建议你也这样做。关于“知识宝库”(Abhidharmakoshakarika),您可以将第三章保留为封闭状态,因为它讨论的宇宙学不再与科学观察一致。但是,这本书必须告诉我们有关思想和情感的内容仍然很有价值。属于“完美智慧”的书揭示了在启蒙道路上如何前进。弥勒的“清晰实现装饰”提到十个指示,涉及两个真理,四个真理和庇护对象。
“ Nagarjuna的六个推理合集阐明了“完美智慧”中的内容。钱德拉基(Chandrakirti)的“进入中间道路”是一本很好的文字。我特别喜欢第六章的第34-36节,其中明确指出,没有任何东西本身具有任何内在存在。我会定期对自己重复这些经文,并加以反思。
如果事物的内在特性是依赖地产生的,
否认就会破坏一切;
空虚会成为破坏事物的原因。
但这是不合逻辑的,因此不存在任何真实实体。 6.34
因此,在分析这种现象时,
除了这种性质,没有发现任何东西是它们的本性。
因此,日常生活的传统真理
不应进行彻底的分析。 6.35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推理不允许出现
来自自我或其他事物,以及相同的推理
也不允许它们在常规级别上使用。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确定您的出身? 6.36
“'进入中间道路'进一步指出,所有消极情绪都是由于把握了真实存在而产生的。 “四百个诗句”也指出,无知是所有精神苦难的根源,但是如果您对依赖性的产生有了了解,就可以克服它。我们由于对事物本身具有某种客观存在的误解而感到执着和愤怒。当我们检查扭曲的心态(如愤怒和依恋)时,我们发现它们没有合理的依据。
“我渴望做的是达到'进入中间道路'第六章中描述的真正的停止。可以通过对空虚的理解来获得解放。即使您不渴望解放,对空虚的了解也可以帮助您减轻痛苦。
因此,在智慧之光的照耀下,
菩萨睁开的掌上像醋栗一样清晰可见
整个三个领域从一开始就没有诞生,
通过传统真理的力量,他开始戒烟。 6.224
他的圣洁转向了他要教的课文:纳加朱纳(Nagarjuna)的“觉醒解说”。他读了对金刚萨att的敬意,并指出第一节初步经文来自古雅斯伽玛密佛。它反驳了非佛教徒所提出的自我,即一种独立于心理-身体集合而存在的自我。他提到只有思想的学校接受事物的客观存在,但拒绝事物的外部存在。他们主张“基础意识”是自我的基础。另一方面,中间人的追随者则完全拒绝了事物的任何内在存在。
他的圣洁提请人们注意讨论《如来》的“中间道路的基本智慧”中的一句经文。
没有一个与聚集体,没有与它们分开,
他不是基于他们,也不是基于他,
如来不具备骨料:
那么,谁是如来?
他透露说,通过改写单词,他继续将这节经文应用于自己并重复如下:
不是集合,也没有与它们分离,
我不是基于他们,也不是基于我。
我没有骨料。
那是谁?
“理解什么都没有客观存在,需要与无私的开悟意图结合起来,以造福所有人。”尚蒂德娃(Shandideva)的“菩萨的生活方式指南”中的经文表明,这一意图至关重要。
世界上所有遭受苦难的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渴望获得自己的幸福。世界上所有幸福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渴望他人的幸福。 8/129
为什么还要多说?遵守这种区别:渴望自己利益的傻瓜和为他人利益行事的贤哲。 8/130
对于那些无法用自己的幸福来换取别人的痛苦的人来说,佛性无疑是不可能的-循环存在中怎么会有幸福? 8/131
“正如科学家观察到的那样,我们是社会存在者。对别人的爱与关怀自然而然地在我们内部产生。”
尊者指出,佛陀首先教给人一种粗鲁的无私,但后来却揭示了主体和客体的微妙的非二重性。代表最高观点的结果主义者(Prasangikas)断言没有客观存在。他读了第二节经文:
正如有福的佛陀和伟大的菩萨造就了大觉醒的思想一样,从现在起到我到达觉醒的心脏,我也将产生觉醒的思想,以便我可以拯救那些未得救的人,释放那些没有自由的人,解救那些没有解脱的人,帮助彻底超越悲伤的人。
他评论说,仅通过了解空虚就可以成为罗汉或孤独的佛。为了实现佛陀的完全启蒙,必须将这种理解与觉醒的思想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认知上的困惑。
然后,他的圣洁在案文的前26节中稳步阅读。
尊者在回答观众提问时澄清说,产生唤醒意识的两种方法,七次因果方法和使自我与他人平等和交换的方法并不矛盾。第一种是更渐进的方法。第二个更适合具有更强才能的人。无论您采用哪种方法,您都会变得更加无私,就越快乐。
尊者承认我们有一种“我”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根据思想来指定的。他援引古雅玛雅密宗(Guhyasamaja Tantra)的话说,内心最清晰的头脑是指定自我的基本基础。佛陀清晰的光芒和我们自己的光芒没有区别。同样,佛陀的虚无与我们自己的虚无之间没有区别。通过实践认识到佛陀的本性之后,我们最终将成为佛陀。
最高的瑜伽密宗说,开悟的捷径是建立在清晰的心灵本质上。最终觉醒的思想是指直接实现空虚的思想。但是,“大完美”教义(Dzogchen)中提到的“ rigpa”是指对心灵本身具有清晰光明本质的体验,也就是说,使它体现在我们体内。
佛陀开悟之后,据说—‘深刻而和平,没有繁琐,无与伦比的亮度—我发现了一种类似花蜜的佛法。然而,如果我要教它,没有人会明白,所以,我将在森林里保持沉默。 “摆脱繁琐”指的是空虚,这在第二轮智慧教学的完善中得到了体现。 “无与伦比的光度”是指佛陀的本质,即清晰的心灵,在第三轮中得到了解释。
最高的瑜伽密宗强调主观清晰的心灵。智慧的教导注重空虚,即物体的清澈光线。尊者指出,有时在谈论大印章和大完美时(Mahamudra和Dzogchen),有些人似乎忽略了该物体的清晰光线— emptiness —只注意主观清晰。
在讨论粗略和微妙的思想时,尊者列举了即使在临床死亡后仍然保持新鲜的人的例子。这是因为,由于他们的冥想经验,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最细微的意识,最细微的清醒头脑。他承认,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正在研究这种现象。
尊者区分无常的粗略和微妙的程度。身体上的死亡是一个粗糙的方面。瞬间变化是连续的,因为没有东西保持静止,这是微不足道的。他澄清说,五个永远存在的精神因素—接触,感觉,感知,意志和注意力伴随着任何时刻,并且总是一起发生。
关于帮助患病的亲人,特别是在大流行期间,尊者建议检查是否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如果有的话可以做。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那么让自己担心就不会使事情变得更好。
当被问及调和欧洲普遍的言论自由和某些人的明显教条主义时,尊者对由欧洲联盟体现的国际联盟的想法表示钦佩,并建议将其扩展到世界其他地方,一种成熟的关系管理方式。
As His Holiness thanked his audience, today’s session came to an 恩 d. His explanation of the ‘觉醒解说’ will continue tomorrow.